學術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講座 > 正文

學術報告信息一則(202201):藍光聚合物與發光器件

來源: 時間:2022-01-19 12:50:36 作者: 點擊:

報告題目:藍光聚合物與發光器件

報告人:林進義 教授(南京工業大學)

主持人(邀請人): 張佳旗 副教授

報告時間:2022012010:00-11:30

網絡報告地點:中心校區唐敖慶樓D429室(網絡報告地點)

騰訊會議鍊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UC1VX3rKpgwO

會議ID: 218-600-736

主辦單位: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伟德bv1946官网

摘要:

柔性發光光電子器件,可用于穿戴電子、電子皮膚以及生物智能設備,成為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的重點。與有機蒸鍍型發光材料相比,聚合物發光材料由于可溶液加工、低成本制造、大規模構築超薄活性層等優點,在有機光電器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于目前高效穩定的窄帶隙紅光和綠光聚合物,聚合物藍光材料由于結構性高能吸收、可組裝性易聚集以及化學物理不穩定,導緻發光光譜不穩定、發光量子效率降低以及器件性能重複性差、工作壽命短,成為限制聚合物發光材料應用于信息顯示和固體照明的重要瓶頸。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半導體材料設計,構築高穩定性、高性能寬帶隙發光聚合物半導體,成為目前柔性發光光電子研究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

作為最具實際應用潛力的寬帶隙發光聚合物,聚芴半導體,由于本身的深藍光、高熒光效率、易修飾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發光光電子器件。與其它發光聚合物類似,傳統結構的聚芴半導體在加工和後處理過程中同樣呈現複雜的鍊構象行為和多相态轉變特性,易誘導薄膜中微納區域呈現各異的凝聚态結構,形成自摻雜的主客體的物理微環境,使分子鍊間易産生激子締合物發射、單線态湮滅或激發态電子雜化等光物理過程,導緻固态薄膜産生自吸收或能量轉移行為,産生不穩定性的光電物理過程,降低器件的發光性能和穩定性。共轭骨架的主鍊結構,賦予高分子鍊間豐富的弱作用,分子鍊間易于形成聚集體,使分子間形成激基締合物,産生低能帶或者不穩定發光。為了進一步抑制無序聚集缺陷的形成,提出通過分子封裝和多級有序結構策略,在分子水平抑制主鍊間電子雲耦合,在固态下實現單分子機制的激發态過程,構建一系列高效穩定性的藍光高分子材料,應用于深藍光發光器件。


報告人簡介:

林進義 教授,南京工業大學有機光電材料研究所副所長。2008年在福建師範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147月博士畢業于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IAM團隊)信息材料專業,師從黃維院士,2011年以研究助理身份赴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交流學習,2015年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物理系塑料電子研究中心從事相關博士後/訪問學者研究,⏭➰者Donal D C Bradley院士,20178月進入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成為獨立PI開展工作。長期從事柔性塑料光電子學領域的研究,實現高性能聚合物信息半導體的可控制造及其智能化、柔性化。近五年來,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先後在Chem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CCS Chemistry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Chemistry of MaterialsMacromoleculesACS Macro Letter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60篇,已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8項,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計劃,是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Emerging Investigators 2018 RSC-JMCC 2018年度新銳科學家),SmartMat《發光學報》和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青年編委,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目前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A類重大項目等在内的科研項目10餘項。





版權所有© :伟德·国际-WWW.bv1946.COM|官网|安全|稳定|信誉

☯⚜☯: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郵編:130022

電話:0431-85094375

E-mail:cailiao@jlu.edu.cn

Baidu
sogou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